top of page
搜尋

黴菌毒素風險排序研究獲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期刊接受刊登

ysluo3

本實驗室先前自國際三校(GIP-TRIAD)學程畢業的學生Aicha Mallouki所進行的黴菌毒素風險評估研究"Cancer- and non-cancer risk prioritization of regulated mycotoxins in Taiwan: Insights from the 2018–2022 official Mycotoxin monitoring survey",已刊登於國際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本研究以全新視角針對台灣食品中黴菌毒素暴露風險進行全面評估,結合高通量暴露模型(SHEDS-HT)與國家食品攝食資料庫(NFCD),成功估算出台灣人口對六大黴菌毒素的總體飲食暴露量。透過蒙地卡羅模擬,本研究不僅揭示了不同族群(如嬰幼兒、兒童與成人)在暴露劑量上的顯著差異,更利用邊際暴露法(MoE)對癌症與非癌症風險進行風險描述。研究結果顯示,某些黴菌毒素(例如黃麴毒素B1與赭麴毒素)在癌症風險評估中MoE值低於安全臨界值,強調了其對公共健康的潛在威脅;同時,研究發現橘毒素(citrinin)因飲食暴露量最高而成為非癌性優先風險物質,尤其對嬰幼兒和兒童構成更大危險。


該研究的亮點在於其創新方法論,成功整合公開數據與高精度暴露模型,突破了傳統暴露評估中因食品消費數據不足及食品分類系統複雜所帶來的限制。文章不僅為台灣黴菌毒素風險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持,更為全球食品安全監控及風險評估提出了參考範例。本研究的主要限制在於攝食量估計(尤其是紅麴米類品項)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最終的暴露與風險估計。儘管如此,此研究為未來政策制定與公共衛生介入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此外,本研究強調應進一步推動生物偵測技術,以全面掌握黴菌毒素在人體內的累積暴露情況,並透過跨部門協作提升風險管控效能。總之,該論文不僅在學術上具有創新意義,更具備實際應用價值,適合作為環境健康與食品安全領域決策者參考的重要依據。


 
 
 

Comments


02-3366-8087

  • ​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7號7樓R716室

©2022 by CTRA lab.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