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ysluo3

評估全多氟碳化物致脂肪肝特性的新興替代方法

本實驗室第一個科技部計畫經費支持的研究成果,「Integrating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c Profiling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to Predict the Hepatosteatosis Effects Induced by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成功被國際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 13.6)所接受了!

全多氟碳化物(Per- or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為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可在不沾鍋塗層、防油紙袋、滅火泡沫、殺蟲劑、防水衣、化妝品中發現其蹤跡。然而,因全多氟碳化物在環境中不易被降解,其又被稱為 “forever chemicals” (永遠的化學物質)。全多氟碳化物相關暴露可能會在人體內引起肝毒性、內分泌干擾、免疫毒性及生殖與發展毒性等等。有鑑於全多氟碳化物在環境中的廣泛存在及其潛在毒性,全多氟碳化物在群體健康與公共衛生中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化學物質資料庫,截至目前為止(2024),計有超過1萬餘種的全多氟碳化物質,其中僅有~20-30種全多氟碳化物擁有較為完整的毒性資料,顯示目前對於這類化學物質,我們還有太多太多不了解的地方!

先前的動物實驗、細胞實驗結果皆顯示,全多氟碳化物會引起肝臟內的脂質累積,引起脂質代謝失衡。化學性脂肪肝似乎是各種不同全多氟碳化物暴露所會引起的共同效應。本研究利用人類肝細胞模式,結合高通量高內涵影像分析,取得20種全多氟碳化物在細胞內會引起效應的濃度。由此方式取得的起始濃度與過往動物實驗中脂肪肝效應起始劑量、人類初級肝細胞的轉錄體學效應起始濃度高度相關,顯示利用此簡單模式以填補毒裡資料缺口的可靠性! 未來可透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評估新興全多氟碳化物的致脂肪肝特性,在欠缺完整動物實驗數據的當下協助化學物質的早期管理。此外,我們也重新分析全多氟碳化物的人體肝細胞轉錄體學資料,辨認出導致化學性脂肪肝的關鍵基因,未來或可作為治療介入的標的!

這篇研究論文主要基於本實驗室應任彥同學碩士論文,結合國際期刊文獻中次級資料的擴充分析,進而得到豐碩的結果。這篇研究也顯示,結合多體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協助我們回答很多機制問題喔!

1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思想坦克邀稿--- 食安五環:挑戰與重塑信任

本實驗室主持人受思想坦克之邀,為近期食安風波撰文 「食安五環:挑戰與重塑信任」 https://voicettank.org/20240403-2/?fbclid=IwAR3qZ73LiW0u7KdadoD52975D7yXZw7gvyjobDowPrCeUjkjMrZDTKcOQr4_aem_AUmknU2j8CRD_CF45DGFw1fvRTsISIBI27pjUSypyyFREVN1TEqm

蘇丹紅事件受訪

本實驗室主持人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之邀,針對蘇丹紅事件受訪: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391?fbclid=IwAR33YfOoCNWXenoO-IMHP92bv5X0g_WMkYok76Iq2bwp_NcpdlCzSeTfYRo 訪文如下: 【蘇丹紅連環爆】未必致癌仍存健康風險 專家籲食安把關應系統性體檢 2024-03-16 記者/馬麗昕、陳偉婷

bottom of page